close



走訪莫三比克島(Island of Mozambique;葡萄牙語為Iha de Mozambique)的目的,不在觀光,是去攔截一位從首都到小島上開會的黑人官員,因此才有時間在小島散散步。小島為莫三比克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。



曾為世界文化的交集點

手上的導覽書指出,莫三比克小島從八世紀以來,因位處於連接葡萄牙、波斯、印度及中國的航海路線的停靠站(上圖右),接二連三被不同的帝國統治管理。在葡萄牙人統治的那段期間,地理位置的優越性,使得小島成為莫三比克的第一個首都。

小島的歷史有兩個重要的階段:八世紀的阿拉伯航海計畫,與十五世紀葡萄牙的航海大發現,原本是非洲一個平凡無奇的小島,因各國的水手、航海家紛紛聚集靠岸,探險家從其深入至非洲內陸,發現新大陸等種種經商與航海的交流,迫使小島與其他內陸的非洲區域風格獨樹一格,更直接了當的解釋,就是這個小島嗅不出非洲的味道,或是看不出來這是個屬於非洲的小島,島上的氣氛較類似地中海上的某個海島。

直到莫三比克獨立,內戰結束、恢復和平後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
UNESCO)在1991年正式列入Island of Mozambique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

(上圖右)16世紀的葡萄牙航海路線圖,圖片來自English Guide of Mozambique Island, DINAC.
(上圖左)我們從鳥地方Quelimane出發,一直沿著綠色的路線到莫三比克小島,總距離大約為750公里,一天抵達目的地。




一個小島,三樣情


Island of Mozambique
是個非常迷你且純樸的小島,全長僅約3.5公里,觀光客若早起散步,可以輕輕鬆鬆在一個小時內走遍全島(夜晚的散步也安全),而全寬350mm500mm左右,從彼岸到對岸走路也只需花費約10分鐘,當時拿著旅遊書的地圖,還想像不出來到底有多小,幸好博物館裡的珍藏照片中,有張莫三比克的空照圖,說明了這個小島的嬌小可愛之處(上圖)。 

八世紀以來的文化摧殘與融合,在我的眼裡目前莫三比克小島,至今仍保留三種文化的痕跡。
 

一是海邊隨處可見的典型阿拉伯式的三角帆船,這樣的帆船其實在全莫三比克的海岸邊都可看見,但是阿拉伯人最初登陸莫三比克的地點,就是這個小島,對我來說在此看見阿拉伯三角帆船,具有更深一層的意義。
 

第二種文化留存便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點,就是葡萄牙的建築。親自來到小島才體會,小島明顯得被一分為二,好像隱形之中有一條界線存在。葡萄牙文化的蹤影幾乎只出現在北邊區域「
Stone-Built Town」(石塊區),話說昔日有那麼一條明文規定,凡是非洲風格的事物,從草屋到植物等,都只能出現在小島的南部,意味著莫三比克當地人不太可能居住在北邊,我走在看著葡萄牙人統治的殘留建築時,依稀可以聞到當時歐洲人對於非洲黑人的種族歧視,是如此的深,是那般的強烈。 

第三種文化就是當地人的人文生活。北邊區域「
Stone-Built Town」(石塊區)的對比,就是南邊區域「Macuti Town」(草屋區),雖然現今小島的主要領土已歸還回莫三比克政府,黑人種名正言順的回復多年被其他民族統治的家園,但島上的Makua人還是居留在南邊的草屋區居多,這草屋區的印象與莫三比克本土的風貌相差不大, 有市場、醫院等等現代設施,而較為驚人的是住宅密集度堪稱莫三比克第一,畢竟小島真的很迷你。




葡航海家雕像的存在

發現莫三比克小島的第一位葡萄牙人,是1498年登陸的Vasco da Gama航海家,因為他的發現,使得葡萄牙的統治登上非洲的莫三比克,也因此改變了整個小島將近五個世紀的命運,莫三比克人對於Vasco da Gama的看法,可從處置他的雕像來解釋。 

十年前,
K.Y.先生曾經造訪莫三比克小島,據說當時這尊航海家的雕像,被倒放在路邊,當然雕像沒有人管理,雕像上的字早已被移除,如果問問莫三比克人對於Vasco da Gama的看法,也許他們會以笑而避之不回答,不稱的算是討厭或是喜歡,但是那曾經被殖民、被統治的心理,我想是當地人想要淡淡遺忘在腦後的,如今,這小島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這尊英勇的航海家雕像,被巧妙的搬回它原有的位置(現今雕像文字依然消失中,如上圖右),儘管時空遷移,依然豪氣的注視著莫三比克小島,其周圍美麗的海洋,曾是航海家們的夢想,也是生命的目標與歸處。


 


沉睡中的葡萄牙建築


散步在莫三比克小島北邊「
Stone-Built Town」(石塊區), 感受葡萄牙風格的建築遺址,好像就這麼沉睡在當年葡萄牙人統治的那個階段,安安靜靜地被各國的觀光客欣賞著。 

看著顏色退去,像是已經老去般的葡萄牙式建築,我這個簡單的頭腦,無想像當年這個小島車水馬龍、燈火通明的繁榮景象,所幸在博物館裡,還保存這麼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(上圖),卻遲遲分辨不出,坐在人力車上,以及拉車的人,是否有白人黑人的分別,很多問號仍然在腦子裡打轉,但至少這個小島年輕時的模樣,讓我見識到了,滿足了。
 

(備註)16世紀葡萄牙人使用的人力車,至今還有兩三部,保存完好的放置在Palácio de São Pauleo。




白色潤膚面膜的婦女們


笑容燦爛的當地
Makua婦女,顏面上的白色面膜,是莫三比克小島的象徵之一(上圖左)。其原料是取自一種樹稱為Nciro Tree,然後磨碎為粉末,加入一些水可以凝結塗抹在臉上。

當地的婦女臉上的白色面膜,有著各式各樣的圖案,讓觀光客以為只是一種島上的裝飾,其實主要的作用是避免海風的傷害,讓臉上的皮膚保有濕潤,保濕以外還有防曬的功能,所以
Makua婦女在早上出門前,就像我們塗抹防曬用品及粉底一樣程序,然後夜晚打 魚的 先生回到家後,再把臉上的白色粉末洗掉。

可惜,現今的
Makua婦女跟莫三比克本島的婦女一樣,不再塗抹白色粉末,問問當地人在小島哪兒可以瞧見白色面膜的婦人,大多都是搖搖頭的回答,到是小孩子淘皮,喜歡拿白色粉末來玩耍,所以觀光客才可以見到塗抹面膜的當地人(上圖右),也只是小孩兒們。




自古至今的阿拉伯三角帆船


曾經,在八世紀時的阿拉伯人的航海旅行裡,相信利用風向前進的三角帆船,是大洋中的主角,不知道載運過多少水手,或是發現新大陸的航海家,當時他們在汪洋中漂流著、等待著目的地的出現,是不安,是緊張,也是一種雀耀的心情。

現今,莫三比克的海岸邊,不難見到這樣阿拉伯三角帆船,是當地人愛用的漁船,是大家養家活口的好幫手。除了當生財工具使用以外,莫三比克小島因應觀光客的來臨,使得載運觀光客體驗莫三比克小島周邊的探險,成為另一種賺錢的方式,當然觀光客的心情,卻是雀耀的離開莫三比克小島,大家都想要從遠處,完整的欣賞世界文化遺產的風貌,也試著體會,當時阿拉伯人及葡萄牙人,發現小島的驚奇的心情。




散步在小島的巷子裡,轉角出現了一棟感覺有上百歲年紀的建築物,像樣的門口,立派的建築雛形依稀可見,卻已經斑斕不堪,坑坑洞洞的牆壁上,有著現代葡萄牙語的塗鴉與落書,裡頭不見當時有錢有勢的葡萄牙人,卻出現一位黑人女子,在台階上彎腰洗頭。

也許這就是現在小島的模樣,遺跡的空殼裡,生活著莫三比克的黑人,這樣格格不入的兩種文化,卻實實在在的結合在一起,好像邊走邊提醒著你,現在已經不再是葡萄牙人統治了。猜想,如果沒有將小島納為世界文化遺產,或許這些建築物可能已經被遺忘,也存在的沒有任何意義,只能成為當地人歇腳的落石頭,或是洗頭的扶手罷了。
 

踏上了小島後,突然有股衝動,想要坐上小叮噹的時光飛行器,返回當時葡萄牙人航海大發現的那個時期去探險。或許,我會冒充塗抹白色面膜的女子,在島上的街角穿梭,販賣著非洲特產的黃金與象牙。



(接著前往,乘著阿拉伯帆船兜風 



*謝謝你們的留言,閱讀也好,只是經過也好,滿滿的感激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ycly1113 的頭像
    kycly1113

    旅跡與履跡-繼續我在日本的故事

    kycly1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0) 人氣()